2o21年1o月,国庆!我再也没有父亲了。 清贫半生,病苦一世。我的父亲终是在7o周岁这一年离开了。没有经过太长时间的折磨,这可能是上天给予他这个老实人唯一的偏爱。 父亲出生在5o年代初,Ln省as市的一个穷困家庭。 经历了大饥荒,改革开放,全民奔小康的各种大大小小的社会实况。 经历了从贫困到小康的生活状态,生活予他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不幸的是因为早年生活困苦,在父亲8岁那年因风寒高热造成的慢阻肺伴随了他一生,也是最后夺他生命的原凶。幸福的是晚年生活安逸且富足,圆满了他的一生。 在那个年代,父亲属于晚来得子的人,3o岁才和母亲有了我。因此,我只参与了他的后半生,所以,我并未体会到父亲儿时的生活有多困苦。 大多都是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他时不时一点一点的和我叙述。所以,他的苦难没有我,但他的幸福是有我的,而且因为我,这个幸福持续到了最后。尽管我一直认为我做的不够,但父亲还是满足的吧? 我的印象中,父亲的生活是伴随着消毒水和点滴味道的。 慢阻肺让他的免疫力低下,每一次的流感都会让他万分难熬。憋气,喘息,烧,一次比一次变大的肺大泡让他不得不每年进行两次治疗,每次至少要半个月。 长年累月的求医问药,母亲和我的不懈坚持,最后演变成可以稳定的维持,在家进行输液治疗。 最后我和母亲甚至考了护士执照,就为了能在家里帮父亲输液。现在仍记得,父亲第一次知道不用住院,我和母亲可以在家给他打针时,他满脸的高兴。也还记得当我第一次要给父亲打针时,他颤颤微微又小心翼翼的和我说:“要不,还是让你妈来吧。” 父亲的一生是幸运且励志的。幸运的是他遇见了母亲、生下了我。因为母亲包揽了生活中所有的体力活,所以遇见了母亲的父亲是幸运的。 在我成年参加工作后,才分担了母亲的压力,帮她支撑起这个家。 但有一样,父亲从来不用我和母亲参与,那就是——做饭。他做得一手好饭,现在回忆起来真的没有他不会做的。简单的小炒,复杂的锅包肉,我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