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维齐尔。 奥斯曼语称??? ????,词源为阿拉伯语中的????(维齐尔),在帝国宫廷中作为文官政府的脑而存在,拥有苏丹之下万人之上的权柄,是苏丹之下至高级别的政府官员,相当于中国明清以前的宰相。 在实际演化中,大维齐尔与苏丹之间的交锋也如中国皇权与相权间的交锋一样,随着时代推移而愈演愈烈。至“科普鲁律时代(1656-17o3)”,帝国政权更完全被大维齐尔所把持,令奥斯曼苏丹一度丧失了对帝国的统治权。 在史学界,曾经有过将奥斯曼帝国称为“西方大清”,将清帝国称为“东方奥斯曼”的惯例,两个以君主专制与文官官僚政府而着称的多民族帝国同时在十九世纪遭遇了滑铁卢,如镜像两侧的映像般沦为东西两大病夫,饱受列强欺凌。 而在十五世纪,虽然大维齐尔的权力尚未膨胀到科普鲁律时期的程度,但主弱臣强的格局注定服侍过穆拉德与穆罕默德两朝苏丹的大维齐尔——坎达利·哈利勒,无法接受日益成年的苏丹取回权柄的现状。 大维齐尔不仅是文官政府脑,同时还是各地蒂玛尔领主的绝对代言人。 数年前,坎达利维齐尔曾因穆罕默德试图推进“包税制度”改革而动逼宫政变,强行拥戴前任苏丹复位。 穆拉德二世在此番斗争中选择了默许土地贵族的所作所为,更令本就跋扈的坎达利变本加厉地欺压幼主,甚至动了逼迫穆拉德改立其他儿子为继承人的主意,最终却被穆拉德以雷霆手段打消了歪心思。 穆拉德去世后,穆罕默德二世二次登基,坎达利因担心遭到报复,而与他的其他骨肉兄弟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万万没想到,看似温文儒雅的穆罕默德狠起来简直不为人子,不仅杀光了兄弟姐妹,连骨头同胞的孩子——他的侄子和外甥们都没有放过,全部送去见了真主。 失去其他可选项的坎达利不得不将目光重新转向巩固现有权位上。 只要不犯大错,苏丹无权剥夺一位大维齐尔的权位,坎达利大可以蛰伏起来,待时局有变,安知谁为大丈夫? 在这一点上,穆罕默德其实面临着和当年弗雷德里克一样的困境——大贵族离心离德,觊觎者卧榻之侧。破局之法,同样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