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纺织厂后头的家属片区升起袅袅炊烟。 第二排第三户,用砖头垒砌的院子隔绝了左右邻居的喧嚣。 院子正中是三间青砖大瓦房,左右两边的厢房厨房虽然是泥房,却也在墙上刷了白灰。崭新的自行车靠墙放着,屋子里的收音机正放着《小喇叭》。这样的房屋,这样的物件,可见这家的条件还不错。 而此时,这家的女主人王爱芳刚刚下班,手里拎着一小块猪肉——今天下午刚到供销社的新鲜猪肉,也就是王爱芳二姐在供销社里当售卖员,才能特地给她留出这么一块来。 “明钢他妈,下班啦?”打招呼的是邻居杨婶,脸上挂着热情的笑,眼睛却直溜溜地盯着王爱芳手里的肉。 王爱芳是个爱显摆的,故意将手里的肉往前抻了抻,让杨婶看个清楚。 “是啊,赶着回去做饭!我家里那几个你又不是不知道,这没我在家里柴米油盐都分不清楚,都是孩子他爸惯的,这也就是明钢结婚了,等把剩下几个打,我就舒坦了!” 话里都是埋怨,王爱芳的表情且得意呢。 她大儿子半个月前结了婚,儿媳妇接了亲家母的班,成了药厂的正式工,如今大儿子两口子都是光荣的工人,双职工!这片区里谁不羡慕她?半个月了,王爱芳这心里的喜气都没散。 杨婶平日里最爱和她别苗头,处处攀比,就连儿女亲事也是。 杨婶的大女儿也是半个月前出嫁,原本说好的,嫁过去就顶婆婆的班,谁知道前些天传出风声,那家人把工作给了要下乡的女儿,也就是杨婶大女儿的小姑子。如今杨婶的大女儿,只能待在婆家洗衣做饭。 听了王爱芳炫耀的话,杨婶的表情都扭曲了。 但很快想到今天听到的消息,眼睛一转。 “明钢他妈,你听说了没,这街道办马上就要到我们这片区了,要说下乡的事!每家满了16岁的儿女,这要没工作的,都得下乡去,最多只能留一个人,要是有成婚了的,那剩下的没工作的,都得走!” 早几年动员城里没成家没工作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政策就有了,城里街道办、知青办年年这个时候就开始动员。 这不,今年又到时候了。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