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长歌漫之桃花渡 作者:楚清明 春雨桃花 豫州有渡,名为桃花渡。 渡口很小,仅有一名摆渡人,一叶小舟。江水滔滔如怒龙,要过江的人宁肯多行十数里去豫州边境的官渡,也不肯冒险乘小舟。 这样的小渡之所以出名,正是因为渡口处的桃花。 豫水两岸,桃花十里绵延不绝,每年三月草长莺飞之时,便开得极盛,远看如云如雾,如烟如霞,端得妩媚妖娆。 十里桃花,却只有桃花渡方圆为最佳。豫州人人都知道,桃花渡的桃花,皆非凡品。 花开时,每朵都有稚子拳头那么大,其间花瓣或卷或舒,姿态不一,颜色极为艳丽妖娆,从花蕊处渐渐晕染开来,如同泼墨而成的画作,浓淡相宜,错落有致。花开经月不败,从春草染绿开始,整个豫州便笼罩在桃花略带苦涩的香气里,直到初夏才渐渐散去 曾有人欲将桃花渡的桃花作为贡品运往长安。但令人惊异的是,凡离开桃花渡的桃树,无论怎样精心培育,绝大部分还是渐渐枯竭而死。偶有存活,开出的花也同长安的桃花一般颜色,并无甚特殊。经多番尝试,无论是江南还是漠北,都无一例外。渐渐的,人们便只得信了南橘北枳之说,死了心。 桃花渡的桃花,便只开在桃花渡。 春日里,赏桃花的游人络绎不绝,那些官宦世家的年轻公子,或是文人墨客成群,或携佳人美婢来此踏春。豫州最出色的年轻人都聚集在一处,久而久之,倒也成一处胜景。 景宣二年春,豫州阴雨数十日。 说也奇怪,距离豫州不过快马几日的长安,却是晴空万里,看不出一丝下雨的迹象,好像这雨只下在豫州一般。 豫州人最初欣喜的心情,也随着的雨变得潮湿阴冷——虽说春雨贵如油,但再这样下去,一年恐怕要颗粒无收。豫州百姓渐渐不安起来,只盼着雨赶紧停,好让庄稼见见太阳。 但赏花的人却没有这些顾虑,桃花渡的花,开得依旧妖娆多姿,况且雨打桃花,更是平添了几分凄美的诗意。是以冒雨出行赏花的人仍是不少。 渡口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