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节:第26章 恶人
永乐十年 南京的秋天总是潮湿而又阴冷,细雨无声,凉风飒飒,寒意如跗骨之蛆一点点将人吞食殆尽。 魏国公府前,今日来了一行不之客。 “大人,咱们真要抓了徐辉祖吗?他背后的靠山可是……那位啊!” “抓,当然要抓!就因为他有沈玉做靠山,才更要抓了徐辉祖!”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冷淡的说道。 “大人,您直呼沈阁老的名讳不太好吧。以他为的派系党羽遍布朝野,若是让人听见,咱们谁也讨不着好处。” “哼,今天我们办的就是这位权势滔天的沈玉!徐辉祖算个什么东西,只是开胃菜罢了。” 纪纲大手一挥,高声喝道,“走,先进去把徐辉祖抓了!” …… 魏国公府上,徐辉祖此时正不紧不慢的喝着茶。 靖难之役时,他被燕王朱棣的谋士沈玉劝降,为造反的朱棣立下了大功,成功的背刺了建文皇帝。 凭借着这份功劳以及沈玉作为靠山,徐辉祖成了当之无愧的勋贵领头羊。 但徐辉祖很清楚,自己这个所谓的勋贵领头羊,实际上也只不过是沈玉用着比较顺手的一把刀罢了,若是沈玉用着他不顺手,随时都能把他换下去。 当年的建文旧臣,死的死降的降,倘若不是沈玉将他劝降,只怕徐辉祖也难逃一死,就算不死也是幽禁终生。 如此厚恩,徐辉祖本应对沈玉感激不是,但恰恰相反,徐辉祖对沈玉,更多的则是敬畏。 这位沈太师的手段太高明了,他开内阁于文渊阁,自己当了第一任内阁辅,掌票拟批红,将权力揽于辅一人之手。 开国公侯之中,他于英国公张玉有救命之恩,又是成国公朱能之子朱勇的授业恩师,更别说徐辉祖这个被沈玉劝降的魏国公了。 曹国公李景隆被百官弹劾,沈玉借此一案大肆打压异己,让沈党在朝中一家独大。 靖难之役后,北方打成了一片白地,国力衰退至深渊,之所以会展到如今万象更新威震四海的模样,沈玉这个当了十年的辅功不可没。但这十年来,朝中文武大臣皆活在他的阴影下瑟瑟抖。 对于沈玉,徐辉祖的畏多过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