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村,一个坐落于平山山脚下不足五十户的小村庄,与皇朝内大多数村落一样,村里人多以务农种地为生。 不过正所谓靠山吃山,农闲时期平山村里也会组织人手到山中打猎挖野菜,这日子虽然辛苦了些,但家家户户能填饱肚子这一点就已经过很多其他村落了。 平山村的中央坐落着一棵老槐树,那是整个平山村的标志。老槐树高有十余米,五个成年人都不能环抱住那么粗。听村里老一辈人讲,这棵树在平山村建立初就已经长在那里,陪伴着平山村存活至今。 此时正值深秋,凉风习习,吹得槐树枝丫沙沙作响,不时有几片残叶被秋风扫下,其中就有一片落到树下人群中一位眉须花白的老者肩上。 老者姓林,是平山村的村长,如今已经年过六旬,平日里村中大小事务都要找村长拿主意,也多亏了有林村长,在这个天灾人祸不断的时代,村子里十几年间都未有一个村民因为饥饿而死。 不过今年的情况似乎有些不一样! ...... “官爷,真的不能再通融一下吗,这些粮食可是村民们过冬仅剩的口粮,这时候突然说要多征二成粮食税,这样村里今年怕是要有人因缺食饥饿而亡啊!” 以往村中最德高望重的林村长现在也只得佝偻着身子,小心翼翼地跟在面前这位中年男人身后,林村长话语之中虽显得焦急,但是语气当中依旧保持恭顺,不敢表现出半分不满。 原因无他,只是因为这个中年男人身穿官服,是代表着皇朝的征粮官。 虽然征粮官只是一个连品阶都没有的官职,但他却能号令身边那十余名甲胄齐全兵士,凡是被认定为拒交税粮者,征粮官便可行使先斩后奏之权,就地砍了那人的脑袋。 可即便林村长如此低声下气地恳求,那征粮官也没有任何表情上的变化,他依然平静地监督着面前的兵丁杂役将一包包粮食过秤,然后把村民们一整年的辛苦装到一旁运粮马车之上。 面对如此情景,林村长也只能默默叹了口气,那本就佝偻着的身子更弯了几分。 眼见税粮装车完成,临走之际,那征粮官似是良心不安,又或是为了安抚民心,望着远处的平山说道: “尔等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