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节:第六十二章 再谋良策
从福州市委副书记任上离休的边光华在后来的一次座谈会上说:这个福州本地话里有这么一句话,叫“蜀色米食百样人”(哄堂大笑),什么意思呢?一色的米吃出百样的人,这句话我琢磨了大半辈子;我理解的意思是,这世上芸芸众生,就好比一根藤,它能结瓜,也能生虫,而且,即便是结出瓜来,也有好瓜、歪瓜、病瓜之分…… 当然,这是后话。 1949年2月底,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小北峰岭。 电闪雷鸣,暴雨滂沱。 狂风骤雨中,两个男人,形容狼狈。一个戴一顶礼帽,穿一件棉布长衫;一个戴一顶斗笠,挑一付担子,正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向一间破旧的农家土坯房。他们在屋檐下立住了脚。穿长衫的中年男人望向灰朦朦的雨幕,忧心忡忡,问:“林师傅,能不能再找找?”戴斗笠的瘦男人放下肩上的挑担,用蹩脚的官话劝慰道:“胡老板,不会有事的,我跟小吴兄弟`攀讲(福州方言:聊天)’过,他水性好。”他佝偻着身子,面向小屋,又说,“这么冷的天,小心生病,进屋里烤烤火……” 瘦男人敲了敲板房。木门“吱扭”一声开了,露出个光秃秃冒着酒气的脑袋。 中年男人朝那门里的光头汉子作了作揖,说:“掌柜的,路遇山洪,想在贵舍小住二日,房钱、菜金依例双倍交纳,未知可否?” 那人手中还端着酒碗,一出口,便是一嘴酒气,问了句难懂的方言:“讲甚乇(福州方言:讲什么)?”他把眼睛瞟向棉布衫瘦子,又说,“听毛会意(福州方言:没明白)。” 瘦子摘了斗笠,露出个掉发的半秃脑袋,用方言翻译道:“者介(福州方言:这个)老板讲,遘(福州方言:到,至)我各人(福州方言:我们)厝住两日,房钱、菜金两倍,蒋其(福州方言:怎样)?” 方言一出,明显套近了瘦子与光头汉子的距离。门里的光头眉开眼笑,用方言说:“阿来(福州方言:可以),阿来,走里(福州方言:进来),走里。” 两人进了土屋。那光头朝灶堂里指了指,便在厅堂里摆弄起桌椅、碗筷来。 中年男子观察着屋内环境,问:“店家,这屋里就你一人啊?” 瘦子用方言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