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o月23日,星期四,今天是一家大医院的采购中心主任每周一次的医药代表接见日。 从医科大学东校门走过去,大概有3公里左右,没有直达的公交车,打车又舍不得。摩的倒是既便宜又方便,尤其是堵车的时候,可以在车流中穿来穿去,基本堵不住。但李越觉得那玩意儿不安全,所以坚决不坐。 他上周已经去过一次了,当时人太多,队伍从门口顺着走廊排下了楼梯,几十个人在那里排半天,进去后三两分钟就出来了,李越担心这样子也办不成什么事情。 公开接见日,一共也就三两分钟,能说几句话?说点啥?李越当时心中就有了一个疑问:既然说不了几句话,为什么还要见呢? 李越在门口观察了一会儿,溜达了两圈就走了,他没去排队,而是琢磨着“为什么要接见”这个问题去门诊见了几个医生。 琢磨了好几天,一直到这次出门前,李越都还在犹豫着要不要早点去排队。问题是即便早早就见到了,排在前面,当着那么多人,又能多说点什么?管用不? 昨天晚上临睡觉的时候,李越的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他并不是要见每一个人,只是要见其中的某些人。 是哪些人呢?李越猜想,见过面、聊了几句之后,有些人以后就再也不用来了,另一些则是再也不会来了。 每周来排队的,大多数应该是像自己这样的新来的人,还有一些是没想明白、每个周都会来的人。想到了这些,李越就为明天的见面做了一些事先的准备。 李越出门的时候,天上正下着毛毛细雨。路上已经有了积水,打着雨伞,所以走不快,好在李越也并不着急。 到了医院办公楼,刚上到二楼,就看到楼梯上排队的医药代表们。彼此认识的人在小声地说着话,大多数人在默默地看报纸或者看书。李越直接越过队伍,来到办公室门口。 排队的代表们还是女孩子居多,身高1米78的李越,在这里视线却基本不受阻挡,站在队伍旁边,仍然可以从前面人的头顶上看到办公室里面的情况。 开着门,一个一个进去,谈两分钟就出来。大家几乎重复着相同或相似的动作:鞠躬、递名片、递资料,坐下。人家交谈几句,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