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跟你说说这本书的写作故事。 2o18年的夏末,六月二十三日的黄昏,携着大一学年末的余晖,我怀揣着满腔热忱,踏上归途,心中绘就了一幅暑期创作的宏伟蓝图。我计划每天五点半起床和晚上22:3o睡觉,希望自己突破文字的疆界,让笔下的故事跃然纸上。 然而,命运的织锦总爱交织意外与挑战。家中的煤气屋改造计划如同夏日突来的骤雨,打湿了我精心铺设的文思之路。那一刻,心中的失落如同秋叶飘零,无声却沉重。若非弟弟军旅生涯的牵绊,这五年过年都不能回家的缘故,我或许早已选择逃离,于异乡的暑期工中寻觅另一番风景。 七月,中旬的天空没有预期的澄净,我的简书世界遭遇了一场无声的风暴,账号被封,千余名追随者的岛屿瞬间成为空城。多次申诉,如石沉大海,心中难免生出几分凉薄。失望之余,我并未沉沦,而是以新生之姿,重启同名的航船,再次启程。 在重聚零星粉丝的旅程中,我才现真正关注我写作的人不多。我知道前段时间的无限制给别人简信求关注,是封号的根本原因。也就是从这件事情开始,我特别注重粉丝质量了,减少无效的社交。我把处女作一天更新一章的频率到新注册的简书上。 八月,煤气屋的尘埃落定,弟弟的归来带来了短暂的欣慰。原以为,这将是创作的黄金时刻,却不料父亲的雄心,像夏日的烈阳,炽热而不可阻挡。他欲开辟副业,让家中弥漫起老干妈般的豆香。于是,我和弟弟成了这场家庭创业剧的主演,我们的舞台是后山那栋两层小楼,任务是将岁月累积的木料迁徙,为旧墙换上新装。灰泥与汗水交织的日子里,虽然体力的劳动轮换给了彼此喘息的空间,但心中的创作之火,却在一次次的挥铲与等待中,渐行渐弱。 最后的半个月,时光如沙漏般疾流逝。在老家金黄的稻田里,我和弟弟携手收割着季节的馈赠,那一周多的时间里,我们与大地亲密对话,与稻田共舞。随后,我们又在好友海龙奶奶家的温馨小屋里,寻找着青春的记忆,近一周的停留,仿佛是对即将逝去假期的温柔告别。 尽管七月的夜晚,每天九点后的时光静谧如水,供我自由挥洒,我却迟迟未将思绪化为墨迹。直至八月的轻纱悄然拂过,几番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