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十一月初,四九城。 秋风萧瑟,漫天枯黄。 老旧的南锣鼓巷刚刚完成了一次大扫除。 清理了斑驳墙面上的杂草,扫干净了垃圾满地的青石路面。 原本满是沧桑痕迹的胡同,此刻已经焕然一新,变得干干净净。 连墙上硕果仅存的牵牛花,都仿佛被重新焕发了生机,充满了朝气。 今天南锣鼓巷40号院有个小事。 院里有两个未婚青年要一起组团相亲。 一个是中院贾家的贾东旭,一个是前院的赵丰年。 贾东旭最近可谓是春风得意。 刚刚拜了院里钳工老师傅易中海为师。 这年头,能找到一位老师傅拜师学手艺,那可是了不得的大喜事。 尤其学的还是钳工这样的稀罕手艺。 那只要能学会了,基本可以一辈子吃喝不愁了。 而且贾东旭现在已经成了附近红星机械厂的学徒工了。 可以说贾东旭条件已经算不错了,就是家里穷了点。 而大院里另一个相亲青年,就是住在前院的赵丰年,他的条件比贾东旭可差远了。 赵丰年父亲是烈士,母亲过世之前是贫农,背景成分很好。 可是赵丰年家里太穷了,连贾家都远远不如。 不说家徒四壁,也是米缸见底,没有余财。 其实原本赵丰年父亲是给他留了一笔遗产和抚恤金的,只不过这些钱居然全都被赵丰年败光了。 这也使得赵丰年在大院里名声很差,又没工作又败家,就是个典型的街溜子。 和贾东旭一比,那就是高下立判。 此刻已经是上午九点多了。 相亲的姑娘都快到了。 贾家已经喜气洋洋的准备好了。 贾东旭激动地在屋里来回转悠。 不时地还嘟囔一句:“这赵串子跑哪去了?怎么还不来?” . 也就在同一时间。 充满时代气息的南锣鼓巷老胡同里。 赵丰年一脸青紫、迷迷糊糊地从远处一瘸一拐的走了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