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六年,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 在一个东北的小山村里,老百姓们以农种为生,因为仓储粮食的技术不佳,许多仓库为防止存粮霉变,农户的院落里、街道旁都晒满了玉米等粮食。每当夕阳西下离得远了看过去一片金灿灿的。没错,此时正值秋天,虫鸣鸟叫络绎不绝,但这也可能是它们最后一个季节的寿命了。 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早晨,在这个山村的角落里住着一户不普通的家庭,周围的平房虽然算不上豪华,但还算整齐红砖的建筑风格,而这一户平房却显得残破不堪,仿佛随时都有可能倒塌似的。 这家人姓高,村民们都知道,男主人叫高兴,已经年过半百,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年轻时搞一些土地建设,人长得还算英俊,最主要的是很有钱,至少算得上这个村里的富了,当时高兴扶贫养村,挣了点钱就时常帮穷困的村民一些,所以很多村民都爱戴他,甚至有些村落的妇女争先恐后的给高兴说媒,当然还包含着主动接近高兴谈情说爱的,可当时高兴一直没这心思,一心想搞钱,直到三十五岁的时候,才遇到了自己的红颜,最终和她私定终身,女人和高兴一样,很小的时候父母就都没了,所以也没什么家人。俩人草草的通知了村里几个平时比较好的朋友,来喝了一顿喜酒,这俩人就算是结婚了。 婚后三年,生了一个儿子,取名高尚,但是在生产那天,女人就因为难产去世了。高兴急火攻心,抱着高尚哭了三天,最后眼睛哭出了问题,看东西特别模糊,几乎看不见东西了,只能看到大概的轮廓,正因为这样,高兴的事业也随之一落千丈,因为视力的问题,不得不常居在家,必要的时候拄着一根棍子摸索着出门买点东西,维持生计。 就这样孩子被高兴拉扯着长大,而家里年轻时攒下的积蓄已经全部花完,就连属于高家的一亩三分地也都被高兴以便宜的价格便卖出去,年轻时受过帮衬的村民联合起来,偶尔给高兴一些补贴,至少在村民的眼中,高兴还是挺可怜的。 言归正传。 高尚今年15岁了,之所以说这是一户不普通的人家,都是因为高兴的这个儿子,高尚长相清秀,有一身健硕的肌肉,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在高尚七八岁的时候,受父亲的熏陶,就常常帮助村民干活...